留學Q&A

Study Abroad FAQ
我是一名在英國留學的博士生,今年除夕將是我在異國他鄉度過的第四個大年三十。真的很怕過春節,一到此時,我的心情就很複雜。
想起我在英國度過的第一個除夕,那份清冷至今難忘。除夕這天課程滿滿,一天下來頭暈腦漲,等到放學的時候,天已經完全黑了。那時認識的朋友很少,我一個人走在回宿舍的路上,頂著寒風,形影相弔,備感孤獨。回去的路似乎特別漫長,我一邊走,一邊想著爸爸媽媽滿心的失落。回到宿舍,我和另兩個英國留學學生去中國超市買了幾袋蝦餃,幾瓶可樂,就算是我們的“年夜飯”了。
那頓飯,大家吃得不是滋味。想不想家,胃最知道。往年過年,誰家的父母不是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,全家人熱熱鬧鬧,其樂融融?沒有家人陪伴的除夕,空氣仿佛都被凍住了。那一晚,我翻來覆去,久久不能入睡。而第二天早晨睜開眼睛愣了許久,我才意識到在英國留學的第一個除夕夜,就這樣結束了。
第二年除夕的時候,身邊的朋友漸漸多了起來,我的春節似乎不那麼冷清了。幾個好友聚在一起,各自做了一道拿手菜,有東北的亂燉,有四川的蒜泥白肉,有杭州的醋魚,大家還買了肉餡和餃子皮,一起包餃子。大家喝了點啤酒,開玩笑、侃大山,嘻嘻哈哈,似乎都很開心。不記得是哪個朋友突然說了一句:“其實,真的好想家啊。”氣氛才突然沉重起來,一時間,大家都不說話了。
不遠萬里隻身求學,有誰不想家?多少次孤獨苦悶,多少次茫然無措,都要一個人面對。每到這時,多麼希望自己是在家裡,有爸爸的指點,媽媽的鼓勵,親朋的溫暖。漂泊的時候,才最明白家的意義。一個人不管走多遠,他的根都在家裡。家是寄託,是支柱,是動力,更是港灣。
身邊許多朋友都像我一樣,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家過年了。平日裡,那份鄉愁都被大家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,只是碰不得,想不得。一旦觸動這根脆弱的神經,對家的思念,便一發不可收。
記得去年在英國留學的除夕,朋友們結伴去參加當地華人學聯在市政廳舉辦的“華人春晚”。舞獅舞龍,小品相聲,不知不覺把大家的思鄉之情沖淡了許多,直到壓軸節目《北京歡迎你》的出場。剛開始大家都跟著唱,“我家大門常打開”,可唱著唱著,越來越多的同學低下了頭,一些女孩子已經淚流滿面。獨自在外打拼,每個人都有一串艱難的故事,家的溫暖,讓每一個遊子都魂牽夢繞。
在倫敦,每到過年,唐人街就熱鬧非凡,家家餐館都爆滿,人們試圖在這個滿是同胞的地方,找到一點家的感覺。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喜慶,又透著落寞。每個人都在努力營造出一種過年的氣氛,然而每個人都明白,這裏不是家。
對我們這些英國留學學生來說,跟家人一起過年,是一個非常奢侈的心願。春節期間,大家的課業仍要繼續,沒有辦法回國和親人團聚。說實話,我們真的非常羡慕可以在家過年的人們!
 
也許只有遠離了才會覺得珍貴,有快樂,要記得和家人共用;有困難,也可以和家人分擔。因為在這個世界上,只有父母親人,會無怨無悔地支持你、幫助你,只有他們的燈,會永遠為你亮著。
常回家看看吧!父母在,不遠遊,何況是除夕。